想要上大學和唸研究所的美國人有一天也是得面對升學考試, SATGRE, GMAT之類, 但這些標準化測驗只是用來測出考生實力, 並不以考倒學生為目的,  更不是錄取與否的唯一考量, 考差了沒什麼, 下回再來試試看, 一年給你好幾次機會, 很多人反正不急著要把書一路唸上去, 趁著工作和準備考試的時間, 剛好可以思索自己想要的, 想唸的到底是什麼。


反觀台灣的聯考, 像是在下賭注, 考砸了, 人生也毀了; 考上了, 最好一口氣唸到博士為家裏揚眉吐氣。說真的, 台灣有幾個大學生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 又有幾個研究生真的喜歡做研究??


由美國人的教學方法和對考試的態度不難發現他們重視的不只是結果, 連整個過程都非常要求, 就是為了讓學生打好基礎, 在推敲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訓練邏輯,學習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激發出創造力和想像力。


升學主義橫行的亞洲卻是反其道而行, 通常只看結果不問過程。總之只要考試分數高就表示你很行, 很少人講求真才實學。於是乎, 學校老師都絞盡腦汁發明捷徑, 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寫出最正確答案, 學生個個思想僵化,不會獨立思考。


 
兩種完全不同觀念下的結果顯而易見。雖然亞洲學生在國際數理測驗和競賽中總是名列前茅, 將歐美國家遠遠拋在後面, 但是這些學生長大以後有什麼偉大成就? 他們也許考進頂尖名校, 到知名公司任職, 或是當上教授, 進入學術圈, 然而最後在國際嶄露頭角的科學家和企業家, 卻很少是從這些國家來的。
 
1950至2006年間, 諾貝爾獎醫學, 物理, 和化學類得主百分之六十是美國人, 2006年美國科學家更是百發百中, 囊括五個科學類獎項。
 
我說的這些不是Rocket Science, 大多數台灣人自己很清楚台灣的競爭力不如人, 那些大官也沒豬腦到不曉得台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才會有「教改」這怪物出現。
 
教改改了十年下來, 成效在哪裡? 答案你我心知肚明, 台灣的國高中生為了拼學測仍在每天上輔導課, 從早考到晚, 壓力一點都沒減少。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沒什麼改進, 仍是考試引導教學, 以幫助學生學測拿高分為第一要務。
 
於是大部分學生依舊無法理性批判和獨立思考, 只會人云亦云, 填寫制式答案。等糊裡糊塗的進了大學才發現選了不適合的科系, 轉系又轉不成, 渾渾噩噩唸個四五年總算畢業, 對未來無所適從, 白白浪費教育資源
 
雖然學生苦, 家長累, 老師怨, 教改後最大的輸家卻被社會忽略了。台灣現在遍地大學, 落榜比考上還要難, 但是新設立的大學都是私立或由專科改制, 經費少品質差, 唸了等於沒唸, 找工作時根本拼不過國立大學畢業生, 可是不唸又不行, 連個大學學位都沒有實在太難看, 只好乖乖當冤大頭。
 
諷刺的是有錢人的孩子讀的起明星補習班, 玩的起各類甄試, 進國立大學的機會自然比弱势學生或偏遠地區學生大的多, 反而付較低廉的學費享受高品質的大學教育, 弱勢學生卻必須背負貸款辛苦拿學位, 畢業後競爭力還不如人。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是教改的目的嗎?
 
美國也有名校迷思, 長春藤盟校和其他幾所頂尖大學的學位幾乎是就業保證, 但這類學校大部分是私立, 學費一年三四萬美金跑不掉, 能把子女栽培進去的父母通常付的起學費, 資質好卻沒錢的一定有獎學金可拿。
 
這種私立超級名校只佔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小部份, 其他大部分是學費較低的州立大學。州立大學雖然也有排名之分, 但受政府補助監督, 水準還蠻整齊, 讓來自中產階級和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同樣有機會享受高品質的學習經驗。
 
我認識的美國人大部分從州立大學畢業, 靠著學校紮實的訓練和出色的工作經驗, 在各自的領域中表現不俗, 一點都不輸私立名校的畢業生, 這才是我們的教改應追求的目標吧!
 
然而在畸型的學習文化和失敗的教育政策下, 不知哪一天才會成功...... (待續)
 
Photo: 學生的美術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甘 的頭像
    阿甘

    阿甘的美國大冒險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