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剛落幕的美國總統大選是全球矚目焦點, 不僅因為美國總統的影響力遍及全世界, 也因為美國的民主政治成熟穩定, 是許多國家學習的典範。  在選舉過程中除了候選人以外, 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手握選票的選民。美國是如何教育他們的下一代選民?  如何讓國民具備選擇領導人的知識和能力? 這要從美國中學的公民教育(Civics)來觀察。


美國中學的社會科大致分為歷史和公民兩個課程, 通常七年級上歷史, 八年級上公民, 也有些學區相反過來, 先學公民, 再學歷史。美國小學生雖然也上社會課, 但內容非常粗淺, 要等到中學以後才會更深入了解政府的角色和人民的權利義務。


在公民課裡, 學生從美國的根基--憲法學起。學生從幾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角度來了解憲法框架如何形成, 進而了解憲法中三權分立的意義和各級政府的權責。人民參與民主的過程與方式也在課堂上詳加介紹。美國教育向來注重創新與應用, 因此如何將這些公民知識以靈活有趣的方式教導給學生並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 是公民課程的重點。


相較於臺灣學生仍然以畫重點, 回家背重點, 小考再小考這樣填鴨式的方式學習社會科, 美國的中學生幸福許多, 各種各樣的練習和活動讓學習不無聊。在課堂練習和回家作業方面, 學生有很多機會練習資料彙整, 像是分析兩黨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或是用圖表解釋行政立法司法間的關係。


在課堂上, 老師可能放一段廣告短片, 跟學生討論各種利益團體如何用媒體和說客來影響立法, 也可能和學生一起看政治漫畫, 找尋幽默背後所要透露的訊息。為了幫助學生複習上過的內容, 多數老師用遊戲的方式加深印象, 不會只要學生死背。


總統候選人和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在大選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 有些老師會跟學生解釋辯論的規則和意義, 然後讓學生針對簡單的議題相互辯論。在任何討論和活動進行中, 老師必須嚴守中立, 不能明顯偏袒某個黨派。雖然憲法賦予老師言論自由, 但是學生家長大多有特定立場, 學生若回家跟父母告狀, 必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


美國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做報告, 因此交報告是公民課另一個不能少的要求。學生針對特定主題, 例如民權運動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蒐集資料, 寫成簡單的書面報告或做成海報, 然後跟全班口頭報告。


公民教育不僅在教室裡, 也可以在教室外。美國的學校會安排學生參觀法院市政府市政廳 等地方, 學生能夠在校外教學過程中親眼見識到民主政府的運作, 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做比較, 並有機會發問更多問題。此外, 學校鼓勵學生從事各種社區服務, 從實際行動中觀察公民的參與如何使社區乃至於社會產生改變。





公民教育中最特別的部份要算是模擬選舉 (Mock Election)。舉行全校選舉前, 老師先教導學生投票的流程, 接著讓所有學生投下神聖的一票, 選擇心目中最佳的總統人選, 最後統計票數, 公布結果。雖然不是真正的選舉, 學生可以藉此感受到民主的真諦和選票的力量。模擬選舉唯一的缺點是學生無法從結果看出社會整體的意向。怎麼說呢? 因為年輕學生的立場多來自家長的影響, 而美國大部份公立學校的學生組成跟所在地關係很大, 有些學校多是富家子弟, 另一些學校則多是清寒學生, 或有的學校種族多元, 有的學校全是黑人/白人。因此, 一個學校的選舉結果通常不具代表性, 學生不一定能藉此了解學校以外的真實世界.


豐富又充滿趣味的公民課程是否讓美國人都具備了良好的民主素養呢? 倒也未必, 從這次的總統大選就可以看出來。在歐巴馬當選連任後, 美國各地一些臉書和推特頁面上出現了歧視性的字眼, 甚至有大學生抗議選舉結果, 在校園燒毀歐巴馬的競選旗幟。除了種族偏見, 美國選民的決定還受宗教收入學歷、居住環境家庭背景等諸多因素影響, 因此很多人無法理性的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但是美國人民深深了解民主的價值, 他們或許對誰當總統有不同的意見, 但是絕對肯定民主的重要和貢獻, 即使少數人有不理性的非民主行為, 大部份美國人仍然遵循著民主政治的規範, 由此看來, 美國的公民教育是成功的。


從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 訓練學生成為一個好公民不一定是僵化的說教, 不是叫學生把重點全部記在腦袋裡就足夠, 老師和學校可以用更靈活更有創意的方式讓學生身體力行, 畢竟, 做一個好國民好公民是每天的工作, 不只是考試卷上的題目。


(以上為網路照片)


本文同步刊登於十二月份親子天下雜誌, 各大書店有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