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十五歲果然是少不更事的年紀, 「國際貿易」其實跟數學大有關係!一年級修會計, 二年級修會計、統計和個體經濟, 三年級修總體經濟和微積分, 看來數學跟我沒完沒了。
儘管這些專業科目並沒有用到太艱澀的數學理論, 對數學的恐懼卻讓我上起課來提不起一點勁, 聽不懂也懶得問老師或同學, 這樣的逃避態度使國中的噩夢重現。
專二開始, 我先當了統計, 又當數學和經濟, 到了專三, 再當微積分。到了暑假只能看別人玩樂, 自己在大熱天揮汗上重修課, 「肯德雞」辛苦掙來的血汗錢都用來繳重修費了。一切好像又回到國中時期, 我對行銷和管理方面的學科再有興趣也掩蓋不了數學爛的事實。
這兩年卻是我人生中第一個轉折點。專一時有天閒來沒事和姊姊一起聽西洋歌曲, 讓我大為驚豔, 西洋歌曲的多樣性教我大開眼界。搖滾、舞曲、另類、藍調、鄉村等各類型曲風加上英文地區數不盡的音樂奇才, 開始豐富了我的生活, 當下決定不再聽我從小熟悉的國語流行歌曲。
為了更了解國外的音樂市場和歌手, 我開始接觸原文資料。一開始感到有些挫折, 因為對句型和文法的知識仍有限, 即使勤查字典也幫助不大, 但是不知不覺中累積了大量的字彙。
同時我習慣性的收聽以播放西洋音樂為主的電台節目和ICRT, 起初完全不了解DJ在講什麼, 那些美國人講起英文又快又不清楚, 腔調也跟我本國籍的英文老們有極大不同, 我只有跟著音樂搖擺的份。
奇妙事情發生了! 數月之後, 我漸漸了解DJ的談話內容, 許多他們常常重覆的語句,例如「接下來是點歌時間,聽眾可撥…」和「這星期告示牌排行榜前二十名歌曲分別是…」不再是火星話。
隨著時間過去, 半年, 一年, 兩年, 聽懂ICRT已不是問題, 唯一的困難是對整點新聞的了解仍得下功夫, 我開始試著在暑假時收看每天早上華視所播出的美國廣播公司(ABC)晚間新聞。
想一下子搞懂美國電視新聞基本上是不自量力, 想一步登天, 我體認到要學好英文不是一蹴可幾, 不過收聽ICRT以及收看英語節目和影集帶給我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天天聽「美國人」說英文讓我的耳朵更敏銳了, 我開始注意他們的發音方式和腔調。如果我發現美國人在某些單字的發音和學校教的不同, 便在收音機前張開嘴巴學習他們的發音。
閒來無事時, 我會翻開英文課本朗誦一段課文, 目的是矯正自己發音和腔調, 摸倣美國人的說話方式, 避免說出像機器人腔調的中式英文。
在英文方面下的功夫對學校課業蠻有幫助。為了訓練國貿人才, 學校要求所有國貿科學生從專三到專五每學期必修英語會話及英語聽講, 這類注重口說能力的語文課對大部分技職生來說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靨。任教這類科目的老師也不忍心對大家太殘忍, 所以通常課程內容難度不高, 我反倒如魚得水。
由於認識的單字比大部分同學多, 就不怕唸錯字,被老師點到便不再害怕, 有問題和意見時也敢於表達。於是各大小考幾乎難不倒我, 通常不用花時間準備就輕易拿高分, 從專三到專五, 各類英文課學期成績從未低於八十五分。
漸漸同學有英文問題會來找我, 專三下學期時還被推派參加全校英文能力競試比賽, 意外地拿下第二名, 隔年科內舉行話劇比賽時, 還被賦予編劇和擔任第一男主角的重任, 雖然我很豬頭地把其中一句台詞「Merry Christmas」講成「Happy Birthday」, 咱們的「小氣財神」不負眾望拿下第二名。
當初和我一同在國中前段班奮鬥的同學,大都考上一般高中, 有些甚至考取前三志願, 後來進了台大、中興、輔大、中山等知名大學, 而我在唸了五專之後才了解到社會對技職生的歧視和漠視 。
我們這些選擇技職體系的小孩爹不疼, 娘不愛, 好像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永世不得翻身, 如此缺乏自信加上學業成績平平, 我對未來沒有理想也毫無目標, 老天爺大概看我可憐, 在這時為我開了一扇窗, 讓英文的興趣和老師同學的肯定, 幫助我恢復了一絲絲信心。(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