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主黨籍新總統歐巴馬的上任, 美國在軍事外交能源貿易等各種政策上都有重大改變, 攸關國民素質和美國未來的教育政策也被新政府重新檢視, 計畫必要的調整。

美 國新政府目前面對最嚴苛的教育問題跟舊政府的難題一模一樣--拉近不同族群和不同設社會階層間的學習差距。美國的高中生畢業率平均在七成以上, 但是少數族裔的畢業率卻遠低於平均值, 黑人高中生的畢業率只有百分之五十(男生比女生更低), 以少數族裔學生為主的大城市公立學校情況更嚴重, 例如底特律公立高中只有四分之一學生畢業, 印第安納波里斯只有三成公立高中生拿到畢業證書。

除此之外, 美國的移民不斷增加, 加上移民生育率高, 公立學校裡英文不是母語的學生越來越多。2007年美國就讀幼稚園的孩童當中四分之一是西語裔, 在移民人口眾多的加州, 公立學校更有約半數學生是西語裔。很多移民學生的基礎能力弱, 父母的教育程度偏低, 他們的教育問題也不斷考驗著政府和教育當局。

小布希主政初期決定正視這些問題, 進而提出了
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 教改法案, 獲得兩黨支持, 順利在國會中通過, 但是從2002年實施以來貶多於褒, 過於重視考試成績抹煞了教學創意, 嚴厲逞罰達不到標準的學校讓教師承受極大壓力, 最重要的是七年多來沒有見到顯著的效果, 因此各界對歐巴馬和新任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寄予厚望, 希望看到不同的態度和作法。

有教無類法案雖然遭致諸多抱怨, 但減少各族群間學習成果差距卻是老師家長政客一致認同的目標, 因此新任教育部長並沒有徹底放棄有教無類法案的計畫, 反而支持繼續用標準化測驗成績衡量教學成效, 但他也明白該法案存在不少盲點, 導致諸多方案窒礙難行, 更不能光靠一個法案解決一切難題, 於是鄧肯部長提出了幾個改革的大方向。

首先要建立全國性的學習和測驗標準。
有教無類法案要求美國每個公立學校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學生通過學力測驗考試, 通過率門檻還逐年提高, 但是課程內容和測驗題題目由各州教育局自行決定, 因此大家各唱各的調, 沒有統一的標準。為了達到教改要求的通過率, 有些州更卯起來作弊, 將測驗難度大幅降低, 通過人數被灌水。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密西西比州在2005年宣稱近九成四年級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良好, 通過率勇冠各州, 結果當年的一項全國測驗顯示密西西比州學生只有不到兩成及格, 竟然是全國倒數第一, 立刻現出原形, 因此建立全國性的學習和測驗標準的確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但是美國法律和由來已久的傳統是讓各州各郡各學區教育機關擁有相當的自主權, 加上公立學校大部分的經費是來自地方政府而非聯邦政府, 要說服各州一起合作並修改繁瑣的法令規章可說難上加難, 對鄧肯部長是一大考驗。

第二個改革重點是強制關閉爛學校, 經過整頓後再重新開放招生。雖然
有教無類法 案早有規定連續五年學測通過率未達標準的學校必須由州政府接收重組, 但是好幾千所早該被接管的學校卻遲遲沒有動靜, 只有極少學校真的被重整, 原因是美國很多地方政府財政困難, 這兩年經濟衰退更雪上加霜, 學區已經喊窮很久, 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整頓墊底的學校, 也沒人想去負責收拾這些爛攤子。

歐巴馬政府計畫提撥五百億美元特別預算在未來五年內陸續整頓全美國百分之五表現墊底的學校, 總數約五千餘所。表現墊底的定義包含了低學測通過率, 高輟學率, 低畢業率, 畢業生上大學比例過低等等。

被選中的學校將遭強制解散, 重新聘任校長和教職員, 期望藉由全新團隊
嶄新的管理風格和新穎的教學方式徹底改造學校, 提升學生程度。這曾是鄧肯部長擔任芝加哥市公立學校執行長任內的重點工作之一, 他相信將芝加哥經驗推廣至全國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不過把有問題的學校解散重組是否真的能扭轉乾坤, 讓學生的學習成果快速提升仍沒有答案, 部分被重組的學校的確看到教學成效和學習風氣的改變, 學生通過測驗的比例逐漸上升, 但是被重整後沒有明顯進步的學校也不在少數, 因為這類學校主要問題還是在複雜的學生背景和家庭環境。在家長多是單親的情況下, 更有不少家長有前科或沒工作, 導致部分學生有嚴重行為問題, 因此很多老師不願意冒險到這些學校任教。

很多人對此類墊底的問題學校已經不抱任何希望, 與其讓問題惡性循環, 解散學校進行重整至少能趕走不適任教師, 加入新血新氣象, 短期內或許不會有奇蹟出現, 但絕對值得一試。


(本文同步刊登於最新一期
親子天下雜誌, 各大書店有售。)
號外!! 號外!! 親子天下雜誌剛勇奪年度金鼎獎最佳新雜誌獎項, 狂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