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校園前一陣子因層出不窮的霸凌事件而不得安寧
, 每當事件爆發, 家庭管教是否不足學童心理是否偏差, 以及學校處理方式有無不當都受到媒體熱烈討論。面對越來越多管不動的學生, 老師和學校都面對無比壓力。據報載, 立法院已經三讀通過國民教育修正法, 未來五年將編列大筆預算充實輔導人, 這對於許多心力交瘁的老師們絕對是個好消息。

國高中校園是霸凌事件的主要發生場所, 台灣的國高中老師們往往是預防霸凌和應變處理的要角, 班導師的責任更是重大, 不但要教書, 更得長期身兼社工輔導員。翻開台北市某公立高中的班導師應辦事項要點, 洋洋灑灑將近二十項, 包括「定期跟家長聯絡, 舉行家庭訪視, 針對學生缺點督導改進,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和能力, 指導學生認識生命教育與性別平等, 指導學生人身安全,防止性侵害、性騷擾及家庭暴力事件的發生」等等, 仔細一看, 不少班導師的責任跟教師本身任教的科目和所學毫無關係, 在缺乏完整的輔導諮詢訓練情況下, 一般老師是否能正確地診斷學生問題, 給予適當協助並教導正確觀念值得重視, 而根據親子天下的調查, 掌握各校管教大權的訓導主任竟然只有百分之五有專業輔導背景, 讓人質疑部分訓導主任的判斷力和執行能力, 國外充分利用輔導資源的經驗或許能給台灣一個借鏡。

美國的國高中不實施導師制, 學生像大學一樣跑堂, 每一堂課遇見的同學不完全相同, 因此沒有導師, 而任課的老師們主要任務便是把書教好, 不需要花很多額外時間在行政工作上, 更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知識和能力處理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問題, 那誰來做這些工作呢? 答案是輔導老師, 心理師和社工人員等等

美國各州對公校輔導老師資格規定略有不同
, 但輔導老師絕對都有諮詢輔導碩士學位和州政府頒發的學校輔導專業證照。碩士班多要求申請人有正式教學經驗或業餘輔導經驗並經過面試才可就讀, 畢業後在學校成功擔任輔導老師兩年才能拿執照, 因此美國各級學校的輔導老師專業程度不在話下。國高中的輔導老師職責包括定期和個別學生訪談、幫助學生選課、追蹤上課出席記錄、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身心狀態、矯正學生不當行為、幫助學生發掘潛能分析性向等等, 高中輔導老師並輔導學生申請大學

筆者去年任教的公立中學有大約一千一百名學生
, 全校學生根據年級分成五個小隊, 每個小隊配有一名輔導老師。全校老師們也都分屬不同小隊, 每個小隊都有至少一位英語老師, 一位數學老師, 一位自然老師, 一位社會科老師, 一位特教老師, 以及一兩位藝能科目或選修科目老師

小隊輔導老師和小隊所屬老師們每週定期開會
, 校長和副校長不定期出席, 會議中老師們討論各班級的上課情況和學生問題, 輔導老師能夠迅速掌握重要資訊。由於同小隊中的老師們教導同一群學生, 大家有相同時間和機會觀察這群學生的學習狀況, 而各班不同環境以及老師個別背景差異往往讓討論更有效果

舉例來說
, A 學生在數學課和同學相處和睦, 卻常在自然課與同學起摩擦, 是因為對課程內容感到挫折還是跟特定同學有過節? 在其他班上是否有類似問題尚未被老師發現? 在小隊討論中, 老師們可交換意見並分享建議, 共商解決辦法。又例如 B 學生有情緒困擾或學習障礙, 卻生性害羞不敢跟師長傾訴, 但對同為男生 (或同為黑人/亞裔/西語裔) 的美術老師較信任而終於開口求助, 美術老師可在會議中提醒其他小隊老師對 B 生多加注意

如果會議中決定
A 生或 B 生的問題超過任課老師和輔導老師所能解決範圍, 學校裡有其他人員提供協助, 例如領有專業證照的學校心理師或語言治療師可對學生進行診斷, 若學生的問題來自特殊的家庭狀況, 學校社工人員進一步協助家長尋求社區資源和政府協助。

筆者在閱讀課裡曾有個行為乖巧的女學生上課時經常精神不濟無法專心, 後來每況愈下, 筆者以為該生只是太愛玩, 但是細心的社會科女老師懷疑可能有其它原因, 詳談後赫然發現該生遭到繼父性侵, 於是通報輔導老師和副校長, 社工人員和學校心理師第一時間介入, 報警處理並確保學生的身心情況受到保護, 其他老師也因此提高警覺, 這是輔導系統和教師與行政人員密切合作的成功實例之一。

這樣的輔導機制還有甚麼優點? 又存在甚麼樣的問題? To be continued.....

(本文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雜誌, 各大書店有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