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否因課堂上使用科技學得更快更好, 成績是否進步, 仍是一個大問號。為甚麼呢?

第一, 對於部分平常已經習慣電子科技產品的學生來說, 教室裡的科技再新奇也很難持續他們的注意力, 反而使他們感到無聊甚至分心, 而那些來自清寒家庭的學生家裡可能連電腦都沒有, 科技產品讓他們興奮之餘卻可能教他們不知所措, 老師的協助和帶領就顯得相當重要, 當教室裡學生背景各異程度不一, 老師面對的挑戰更大。

第二
, 老師對科技產品的了解程度不一, 本身對於科技的接受度和熟悉度也大不相同, 有些老師喜愛嘗試新科技, 有些人對科技敬而遠之。而那些經常使用科技產品的老師是否使用得當? 學生是否因科技更了解課程內容還是玩過就忘?  這有賴於成功的教案設計。 一個好的教案應該充分發揮科技的產品的功能但又不至於浪費授課時間, 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資訊運用在討論和作業上 。為了讓老師們有效地運用教學科技, 學區和學校必須經常舉行相關在職訓練, 然而目前各學區各學校在職訓練的頻率和品質都不盡相同

第三
, 教學科技雖然極具吸引力, 價格卻不便宜, 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例, 一台至少三千元美金, 大部分學校沒有足夠財力每間教室裝一個, 全校老師們必須輪流使用, 在沒有機會經常使用的情況下, 科技產品的功能無法充分發揮

第四
, 多媒體和互動科技的確能讓學生眼睛一亮 , 短暫抓住他們的吸引力, 但是設計一個有趣又實用的課程並不簡單, 老師在事前必須做很多準備工作,  增加備課時間。很多老師早已經因批改作業設計測驗課後輔導 聯絡家長出席會議等工作忙得不可開交, 不是所有人都有意願花額外時間將科技融入教學。

基於以上原因, 針對教學科技所做的研究結論不一, 很難一語斷定學習效果倒底提升了多少。根據個人教學經驗, 筆者認為上述困難確實存在, 不過教學科技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 若使用得當, 對於學習意願低落和認知能力缺乏的學生幫助特別大, 多媒體科技不但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更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活潑化, 並讓無趣的練習變成有意思的活動, 當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 自信心隨之提升



但是很多學習上的問題仍是科技難以克服的
, 例如在理化課的實驗過程中, 學生已經不必看溫度計, 只要將感溫棒放進容器裡, 筆記型電腦的螢幕上立刻顯示溫度, 還將溫度變化做成曲線圖, 然而很多學生連 X Y 軸的關係都不清楚, 不會自己畫曲線圖, 一般溫度計上的刻度也不會讀。在語文課裡, 學生能夠藉著科技的協助找出靈感組織概念更正錯誤, 順利完成一篇作文, 然後有些基本功像是拼字和文法仍需要靠學生本身多下苦功才會進步。科技使很多事物變的簡單好玩, 卻永遠無法取代努力和勤奮。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教育與科技的結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傳統的教學方法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但是教學科技不是提升學習效果的萬靈丹, 要如何將科技的效果最大化, 負面效果最小化, 靠的是人的智慧, 就好像市面上課科書版本繁多, 到底哪一本的效果最好, 還是得看老師的教法和學生的配合

(本文同步刊登於十月號親子天下雜誌, 各大書店有售。)




很多老師會希望有這樣的科技吧...  呵呵... 按鈕一按, 搗亂的就直接從眼前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