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a 3.jpg  

在台灣「教育選擇權」的觀念剛剛萌芽,愈來愈多家長期待孩子可以有不同於體制內公私立學校的學習機會。在美國,這種多元學校主要稱之特許學校」近幾年來蓬勃發展,今年五月起,紐奧良市更擁有全美第一個只有特許學校沒有純粹公立中小學的學區。到底甚麼是特許學校?為什麼發展這麼快?

簡單來說,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就是公辦民營的學校,政府將經營公立學校的特許權發給審核通過的民間組織或個人,讓他們以創新的理念辦學,也讓學生和家長多一個選擇。特許學校通常享有極大的自主權,比傳統公立學校多了彈性少了束縛。例如特許學校可以要求學生穿著制服、 制定嚴格的行為規範、增加上課時數、隨意解聘教師等等。自從明尼蘇達州在一九九一年通過特許學校法案,美國現在已經有超過六千四百所特許學校,分布在全美四十二個州。

特許學校的快速成長有其背景因素。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大多居住郊區,大城市裡的學校以黑人學生和西語裔學生為主,這些學生多數來自問題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學習意願低落,導致暴力事件頻傳,學習環境堪憂。惡性循環下,學校招不到好老師,學生自暴自棄,高中畢業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學校比比皆是。從芝加哥、底特律到曼菲斯、鳳凰城,美國無數個大城市面臨同樣困境。既然傳統公立學校已經無藥可救,一些州長和市長看上特許學校的潛力,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於是表現墊底的學校一個個關閉,特許學校一所接著一所成立。首府華盛頓特區已經有超過四成學生就讀特許學校。

位於路易西安那州的紐奧良市跟許多城市一樣,公立學校病入膏肓,特許學校慢慢開始取代表現不佳的學校,但為數不多。二零零五年卡翠娜颶風重創紐奧良,市區內一片狼藉,許多居民選擇搬離紐奧良,路易西安那州政府決定藉此機會大力整頓早已破產的學區。首先,州政府成立「災後復原學區」 (Recovery School District),把紐奧良地區大部分學校納入這個新學區。新學區裡人數太少或校舍損毀的學校直接關門,由新設立的特許學校取代。仍在招生的公立學校也在後來幾年陸續變成特許學校,二零一四年五月底,學區裡的最後一間傳統公立學校關上大門。

nola 1.jpg  

特許學校是否為弱勢學生帶來希望?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紐奧良學生這幾年的畢業率和學測成績都比風災前進步許多,但是特許學校真的能夠創造奇蹟,讓弱勢學生全都趕上其他學生的程度嗎? 這就很難說了。史丹佛大學在幾年前曾經做個一個大規模研究,發現大部分特許學校的表現並沒有比傳統公立學校好,有些特許學校甚至比傳統公校更差,這樣的結果其實不讓人意外。

特許學校通常以申請或抽籤方式入學,等於是經過基本的篩選,而且入學之後必須遵守嚴格的行為規範,校方有權將不合作不守規矩的學生退學。很多特許學校便是用這樣的方式把問題學生屏除在外,留下來的學生自然比較用功,讓學校臉上有光。即便如此,特許學校的負面報導仍時有所聞,大多是因為經驗不足導致管理不善。最離譜的是少數特許學校的負責人把學校當成金庫,用不法手段將政府撥下來的辦學經費或民間補助挪作私用。雖然評鑑不佳的特許學校最終會被迫停止招生,但是在學校關門之前,學生是最大的受害者。

師資流動率比傳統公校高是特許學校的另一個問題。很多特許學校以教育程度落後的弱勢學生為宗旨,老師必須高度配合各類課後輔導工作,導致工作時數偏長,工作量比一般公立學校大,很難留住有經驗的老師。此外,特許學校教師沒有工會的保障,校方可以隨時解雇,因此特許學校的老師多是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缺乏經驗與資歷。

nola 2.jpg

去年底和今年初,紐奧良的特許學校發生好幾起抗議事件,先是有學生抗議喜愛的老師被無故開除,後來又有學生抗議學校管教太嚴,平日一點芝麻小事就被處罰。雖然部分學生和家長對於特許學校的作風頗有微詞,但是高壓管理正是讓紐奧良的學生開始進步的主因,這些進步是暫時性還是會繼續保持下去,有待觀察。不管如何,傳統公校的消失已成事實,無法走回頭路,紐奧良的賭注會開出甚麼樣的盤面,全國都在看,如果特許學校有辦法將紐奧良的學生素質翻轉成功,美國其他地方勢必加速淘汰體質不良的傳統公立學校,讓特許學校接手。

台灣的情況和美國不同,不過特許學校的推動仍值得討論。 特許學校最早的概念是鼓勵創新,而非用來拯救特定學生,也非用來取代傳統公立學校。台灣的公立學校目前仍然難以跳脫考試引導教學的窠臼,特許學校的設立或許能夠鼓勵學校之間的競爭,帶來創新的辦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美國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完整的監督機制非常重要,否則特許學校很容易發生財務和管理問題,影響學生權益。

 

(本文同步刊載於本期親子天下雜誌, 全國各大書店有售)

P1404093512484.jpg

 

arrow
arrow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